![](/uploadfiles/20170616143620955_s.jpg)
6月16日,《蛇口消息報》刊登題為“從蛇口走出的中國民企第一股”專訪文章,重點報道國內首家上市民營企業——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蛇口精神的傳承者,成立26年來始終秉承“科技為本,創新為源”的經營理念,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,在節能環保領域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。當前,方大集團正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和“粵港澳大灣區”建設,大力拓展海外市場,努力將方大高端幕墻系統、方大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等創新成果推向全世界。
視頻報道鏈接:https://v.q q.com/x/page/y0514ajah5h.html
紙媒報道原文如下:
從蛇口走出的中國民企第一股
“是蛇口的精神激勵著我,也是蛇口的精神鑄就了今天的方大”
中國第一家上市民營企業掌舵人,方大集團董事長——熊建明
從贛鄱大地南下改革熱土
從體制內轉型體制外
在仕途與追逐夢想之間,他選擇了后者
1988年,時任江西機械設計院副院長的31歲的熊建明,毅然辭職前往深圳蛇口管理局任職主任工程師。1991年,憑著先鋒敏銳眼光,熊建明憑借3萬塊錢開始創業。1995年,方大B股上市,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第一股。
直到現在,熊建明壓根沒想到自己創辦的方大,有朝一日能摘得“建設創新型國家杰出企業”、“最具影響力的深圳知名品牌”、“亞太地區100家最佳管理公司”等榮譽。
蛇口之光,從過去到現在,催發了無數奇跡的誕生。
本期自貿總裁說,我們有幸邀請到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,由他講述方大集團與蛇口之緣。
蛇口精神激勵前行
“在蛇口政府部門工作四年,然后在蛇口創辦企業,對蛇口情懷很深,是蛇口的精神激勵著我,也是蛇口的精神鑄就了今天的方大,也是因為蛇口有非常好的環境和競爭的意識,讓本人和方大在幾十年的企業成長發展過程中,取得了成績。”采訪剛開始,這位沉穩睿智的企業家深情表白。
在方大大廈20樓的企業展廳里,掛滿了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遍布全球的經典作品,訴說著方大26年的成長歷程。
30年多年前,大變革隆隆拉開序幕,全國的目光注視著蛇口這片土地,各地精英勇士蜂擁而至,手持6項發明專利的熊建明在形勢的推動下,于1991年創辦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。
“不管在以前還是現在,蛇口的營商環境是一流的,政府給了企業相對于其他地區更多的自主權,讓它們在市場上生存發展?!?/span>
蛇口,既孕育了方大,也成就了方大,更影響了方大人。
蛇口基因成就方大
在熊建明看來,方大集團充滿著蛇口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基因。
方大集團在1991年成立的時候,便以“科技為本,創新為源”為宗旨,時至今日,仍堅持走科技創新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。
“方大在創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也得到了很多回報。”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主線路的熊建明說道。
據悉,方大主打的產品是節能和環保,在這兩大行業,到今天為止,方大有三至四個產品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。其中,方大集團為國家創立了一個全新行業——軌道交通屏蔽門系統。該系統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,技術標準處于國際先進水平。目前,全球已有27個城市的地鐵采用了方大屏蔽門系統,大部分位于一帶一路國家上,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一。
創新是要有載體,創新的載體是人。當時的蛇口提供了很多在當時的環境下非常難得的機會,比如說,從內地引進人才的政策支持。
到現在,在方大成長的人才也走向了世界各地,在海外100多個項目里,從非洲到澳洲、中東、東南亞、美國等,方大員工堅守著,在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和地區,在世界需要的角落,參與軌道交通屏蔽門、幕墻等先鋒項目,發揮著方大人的創新光亮精神。
再乘東風,扶搖直上
2017年,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關鍵詞,無疑是,“一帶一路”、“粵港澳大灣區”。
“國家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是為了整個粵港澳的發展,更重要的是提升國家競爭力,作為企業,在提升粵港澳本身的質量方面,我們要做的還是蠻多的?!?/span>
當大部分人都在期許粵港澳大灣區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時,這位先瞻企業家卻在思考,作為灣區一員,我們能為粵港澳大灣區做些什么?
他的規劃清晰明了。
他舉了個例子:“比如說我們的幕墻,現在在城市里,幾乎所有的空間都有幕墻,但幕墻是有壽命的,到了一定的壽命,如果我們不加以管理好,它會形成巨大的社會公共安全隱患,方大已經在這方面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合作,我們率先在啟動,怎么能夠利用方大的技術優勢,逐步化解因為幕墻產生的公共安全危害,這也是提升粵港澳灣區產業質量非常重要的一環?!?/span>
在全球布局了1000多個項目的方大,海外市場拓展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環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戰略的鋪開,他將企業的發展規劃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連.“首先,我們要把現有的市場鞏固好,然后同時借助國家一帶一路的東風,進一步把市場擴大,構思通過兼并、收購、合作等資本手段,進一步把我們的產能釋放,把我們的創新成果推廣出去?!?/span>
總裁三問
Q:作為企業的掌舵人,您在方大管理中有哪些寶貴的經驗?
A:每個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,企業的管理就是企業文化的問題,我覺得有三點:第一,充分授權管理,要有保證、有制度來監督;企業越大、人越多,越應該考慮。這也是當年蛇口工業區制度創新之一;第二,現代企業,要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,不局限于工資水平高低。第三,盡量用科技、信息、互聯網等現代手段來充實我們的企業管理。
Q:企業在發展過程中,必然要經歷一些困難,您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?
A:缺人、缺錢、缺訂單。每一個企業向前邁進一步,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。影響最深的事件是第一次發行股票的時候,1995年初,當時國內不能發行B股,要找海外大投資機構認購,跟美國一個很大的投資機構談時,他問我是做什么的?幕墻是什么東西?我指著辦公室墻說就是這個,對方說:“這個啊,你們中國哪里有???”當時中國是不多,我說中國將會有很多。他后面說的兩句話深深刺痛了我,第一句是“還是將來的事,你讓我買股票?”第二句是:“方大在哪里???”這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,都是很大的觸動。最后,我們艱難地渡過了這次發行危機,比預計時間晚半年,預計發行價低50%才發完。20多年前只有國企能發股票,方大是第一個突破這個門檻的。
Q:這說明您還是非常有魄力的,能讓方大成為民營企業的第一股。
A:這還得感謝這個時代,感謝深圳的改革開放與蛇口的創新理念,如果放到任何地方,方大都不可能會成功。